南京市秦淮生态环境局局长赵谦
2025 年 3月 26 日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受区人民政府委托,我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全区2024 年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工作情况,请予审议。
一、2024 年全区环境状况
2024 年,区政府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抓手、以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升为目标,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交办问题整改为契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协同并进,各项工作取得较好成效。
1.空气环境。PM2.5均值 28.9ug/m3,优良天数比率达 84.4%,实现“双达标”。PM2.5 连续四年达标,优良天数比率同比提升 3个百分点,达到历史最优水平。
2. 水环境。国考七桥瓮断面水质达到地表水Ⅲ类,7 个市考断面达标率达到100%,34个水体全部达到消除劣Ⅴ类水体考核要求,水环境质量连续五年稳定达标。
3. 环境信访。办理各类环境信访 3426件,同比下降12.8%。信访件现场查办率、办结率、回复率均为100%,群众满意率达95%以上,未发生因环境信访处置不当而导致的重大群体性事件和个人极端事件。
4. 环境安全。全面排查起底生态环境领域风险隐患,开展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连续多年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环境突发事件。
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
2024 年,市政府下达的污染防治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1、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积极培育新能源汽车、清洁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小米汽车交付中心、中电科新能源等一批代表性项目落地秦淮;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加速推进,乐金熊猫、智仁景行等 5家企业进入“智改数转网联”示范企业储备库, 晨光集团顺利通过省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评审;我区连续三年在全市绿色建筑暨建筑节能工作考核中获评优秀,水游城入选2024 年市级示范项目。
2、扎实开展突出问题整改。第二轮省生态环境保护例行督察,交办信访件13件和反馈问题清单 3 个,全部完成整改。第 三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交办信访件 53 件,已完成整改 40件,正在整改13件(其中“云澜尚府”11 件重复,实际未完成整改为 3件)。聚焦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对环境问题投诉超过 5件以上的工地实施约谈135家次。全力以赴解决好群众身边的突出环境问题,化解重点重复区域性环境信访问题18 件。
3、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完成大气治理工程项目 23 个、全水性漆替代项目 4 个、VOCs[1]治理示范企业 2家。组织 7家企业编制融合排放清单。持续推进汽修行业 VOCs治理专项行动,整改问题10 个。督促 25家涉 VOCs企业废气治理设施更换活性炭,上传“码上换”平台 224台次。督促餐饮企业及时维修、更换油烟净化器1195台次,上传“码上洗”平台 7221家次,开展餐饮油烟专项检查 2914次。开展机动车尾气路检1411辆,入户检测1093辆;非道路移动机械检查 3052辆,查处超标排放 3辆。遥测系统抓拍黑烟车 252236 辆,整改超标车辆19辆。强化环保智慧指挥系统应用,组织污染源走航监测分析,发现污染热点片区 44 个,下发各类环境问题工单 777 件。
4、系统推进水环境治理。完成全区 23 条河流、367 个排口的排查、监测、溯源及整改工作,初步建立全口径全流域入河排污口档案库,入河排污口监管体系逐步完善。强化水质监督监测,严格落实辖区主要水体监测全覆盖,实施重点断面重点时段跟踪监测、实时预警。完成 2家重金属企业整治“回头看”。 开展 4家涉磷企业核查。完成 34 个片区雨污水管网清疏修缮,实施内秦淮河中段流域雨水排口截流优化改造、西方巷污水管道等重点水环境治理工程。加强 56 处截流设施设备养护,有效缓解雨天溢流问题。建立跨界河湖联合河长机制,着力解决跨区划、跨街道河道问题。创成东风河、青年河、十字河、撇洪沟等 4 条幸福河湖,水环境综合整治成效获《人民日报》报道,区政府入选“2024—2026 全国公共机构水效领跑者”。
5、守牢生态环境安全底线。开展“无废城市”[2]建设综合评估,完成16 个“无废细胞”创建。完成 3 个土壤污染地块状况调查。开展排查整治固体废物非法处置倾倒专项行动。规范转移各类危险废物1006.28吨、污泥 53160吨。组织对12家企业开展互联网购销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专项检查。开展核与辐射日常监督检查 42家次,辐射年度评估报告上报率100%。完成 5家企业单位应急预案备案。完成宏光厂突发环境问题重大风险隐患整治工作。指导相关企业开展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和辐射事故环境安全应急演练,有效提升环境应急处置能力。深入开展生态环境安全重大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和消防安全专项行动,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完成136 个问题整改。
6、持续优化执法提升服务。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非现场”执法水平,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污染源在线监控等科技手段,做到“无事不扰”。对全区各类建筑工地建立正、负面清单,实施差别化管理。认真落实《长江三角洲区域生态环境领域轻微违法行为依法不予行政处罚清单》,对 2 家企业轻微违法行为免予行政处罚,其中1 个案例,入选 2024 年第三批全省生态环境执法典型案例。对全区18家排污单位自行监测开展帮扶,助力企业提升监测管理水平。强化中高考考点周边噪声源巡查,圆满完成绿色护考任务。充分利用“六五世界环境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等主题活动开展宣传教育,增强全民环保意识。
三、2025年工作计划
2025 年,将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全面加快新时代美丽秦淮建设,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秦淮新实践夯实生态根基。
1、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一是持续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严格环境准入,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加快推进重点行业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和锅炉综合治理,从源头减少污染物排放。紧盯 PM2.5和臭氧,实施减排 VOCs项目 5 个、整治汽修项目17 个、规范餐饮项目 380 个,加快淘汰剩余国四以下排放标准柴油货车,深入落实扬尘防治“十达标”要求。充分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巡测、微站网格、在线监控等科技手段, 加强数据分析研判,精准识别污染源,科学制定管控措施,提升大气污染防治的科学化、精准化水平。二是持续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继续实施重点河道调查及预警监测。进一步统筹“厂—网—河—涵—片”的系统治理、整体治理,加快推进清污分离 管网系统建设,不断提升污水收集率。完善全区入河排污口档案库。加大美丽河湖推介力度。三是持续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完善土地交易机制,依法强化修复工程全过程监管。动态更新优先监管地块清单。加强地下水环境状况环境调查、风险评估和修复。强化“无废城市”理念宣传,营造全面共治共享氛围, 完成“无废城市”年度建设项目申报入库 1 个及16 个“无废细胞”创建。
2、确保央督问题整改到位。一是压实整改责任。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建立健全整改工作责任制,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和整改时限,确保整改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负责。二是强化整改措施。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央督交办的53 个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明确整改目标、措施和时限,确保整改工作可操作、可考核、可追溯。三是加强督导检查。建立健全整改工作督导检查机制,对整改工作全过程跟踪、动态管理,确保整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3、构建齐抓共管大格局。一是加强部门联动。积极推动跨区域、跨流域生态保护协同和应急响应合作机制,提升生态治理的系统性和协同性。增强与行业监管部门、属地街道沟通协作,研究噪声、餐饮油烟污染等难点问题,探讨行之有效的解决举措,协力解决“老大难”问题。二是强化社会监督。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社会组织和公众的监督作用,鼓励公众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污染防治的良好氛围。三是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六五”环境日、全国生态日等,广泛宣传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意义、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增强全社会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凝聚起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强大合力。
我们将以此次区人大常委会审议为契机,虚心接受各位代表监督,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更大力度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为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秦淮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